首页

中国女S调教论坛

时间:2025-05-25 08:23:55 作者:高质量发展看中国|小小大蒜种出“辣”经济 浏览量:67202

  央广网盐城5月23日消息(记者顾炀威)五月,正值挖蒜的时候,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南阳镇的空气中弥漫着阵阵蒜香。大蒜是南阳镇的传统产业,走进吉兴村,万亩蒜田上呈现出一派忙碌的景象。蒜农们弯腰挥铲,将一簇簇饱满的蒜头从泥土中翻出,剪柄、装筐、晾晒……绘就了一幅“蒜香”丰收图景。

  “过去种棉花,辛苦一年挣不到几个钱,现在种大蒜,每亩纯利润能有五千元!”盐城市大丰区南阳镇吉兴村党总支书记刘静指着成片的蒜田感慨。吉兴村拥有耕地7700余亩,全村大蒜种植面积达4500亩。青大蒜年产万吨以上,蒜薹年产5000多吨,是南阳镇名副其实的“大蒜第一村”。

  村里的飞宇家庭农场负责人施建兵承包了200余亩蒜田,种蒜已有6年。“今年蒜苗价格稳中有升,每亩营收五六千元不成问题。”他笑着说。家庭农场不仅带动了自家增收,更吸纳了本村及周边村民务工,日工资150至180元。“我们村就种大蒜,在家门口干活,既能顾家又能挣钱。”村民王大妈在田间边剪蒜柄边说道。

  为提升产业韧性,吉兴村成立农业发展公司,自主经营43亩大棚青蒜,并与上海企业签订了订单,“我们的大蒜辣味足、品质优,检测合格无公害的有机大蒜能卖到3元一斤,较普通蒜价高出两倍。”刘静介绍,村集体计划带动周边种不动田的农户以土地占股经营的形式参与收益,预计每年为集体增收4万元,农户户均增收3000元。2024年,村集体经营收入突破104万元。

  在稳固大蒜产业的同时,吉兴村正探索“多条腿走路”。村里试种虎皮椒、丝瓜、甘蓝等新品种,推广“订单农业+直播带货”模式,拓宽增收渠道。“先试种、后推广,让村民看到实实在在的收益,他们才会跟着干。”刘静说。

  产业兴旺的同时,吉兴村的人居环境也在悄然升级。“以前河道漂满水草,现在家家门口种果树,水清岸绿。”吉兴村以“河塘清洁、道路保洁、村庄整洁”为抓手,全面推进人居环境整治,让村庄焕然一新。

  从“看天吃饭”的棉田到“土里生金”的蒜海,小小蒜头撑起乡村振兴大产业,吉兴村正将“金蒜盘”越打越响,走出一条产业旺、生态美、百姓富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中新教育|包揽冠亚军 哈工程E唯“双星”闪亮世界大学生水下机器人大赛

梅兰竹菊高洁清雅,桃花杏花舒逸烂漫……在清代金农的《水墨花卉册》中,简拙秀润的笔墨绘出不同花卉,吸引着众人驻足欣赏。“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博学多才,其书画别有奇拙,不仅以“漆书”独具一格,更多绘花卉小品。

【百万庄小课堂】自配养生茶喝出低钾血症?饮用指南请查收!

在我看来,“协和万邦”理念符合第三代人权“团结权”的核心思想,可作为第三代人权的基本准则。我曾多次在媒体上发表文章提出“协和万邦”可作为第三人权的旗帜。

白皮书:西藏中小学校均开设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藏语文课程

“剧中两岸青年对于亲情、爱情、友情的追求,生动展现了当代云台青年交流交心的真实模样。”云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张灿表示,近年来,云南通过举办两岸青年职业技术和民间文化研习营、茶马古道摄影纪行体验营、云台大学生双创赛、“情牵两岸·滇台同行”台湾网络新媒体大理丽江行采访等一系列青年交流交往活动,期冀促进云台青年交流合作。

在“两创”中赓续中华文脉

随着当地孔氏总厅大门徐徐打开,工作人员用柑橘树枝将水从门口浇洒至厅堂内。在《大同颂》诵读声中,大家身披黄绶带依次步入总厅堂。

台商看好海南自贸港政策机遇 加大在琼投资

“我们的技术完全可以争取金牌,总的来说还是留下了很多遗憾。我特别感到抱歉,因为我的关系,中国(围棋)队只取得了1金。”继个人赛后,又一次在决赛中被逆转,两度饮恨的柯洁赛后伤心落泪。两枚银牌的结果,没有达到他对自己的预期。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